第二十二章 天津之后既北京(2 / 2)

明朝第一昏君 地奘 2605 字 2021-02-09

你这是要逼我放大招,收商税,玩一体纳粮当差,把天底下的有钱人都变成纳税团体。

到时他就不信国家没钱,但朱厚照很快放弃。

收税哪有那么容易,明朝的坑爹制度实在太多,到了现在很多问题已经显现出来,其中就包括收税,甚至这是明朝灭亡最主要的一个原因。

国不富民富,各种薅国家的羊毛,以致于明朝灭亡的时候,崇祯被忽悠的吃糠咽菜也凑不出军饷。

而李自成打入北京之后,在百官富户那里搜刮了多少?白银七千万两,其他珍宝无数!

如果将这笔钱拿出来,什么样的军队组建不了。

崇祯又不是昏君,反而是个英明皇帝,立志振兴大明,又怎么可能在他手中亡国。

但收商税,玩官绅一体纳粮当差,别说他不是皇帝,即使是皇帝,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先例,实在是其中太过坑爹。

大明朝到底有多少百姓?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纳税?根本没人能说得清,实在是其中的统计太坑。

弘治年间苏州府编修的《吴江县志》记载,洪武四年该县有口361686,可到了弘治五年,竟然只剩下了95667人。

在繁华富庶的苏州府,经历了一百多年太平光景,人口竟然锐减七成以上,简直不可思议。

更离谱的是有些地方竟然出现了半丁,乃至男子多于女子数倍的情况。

其原因很简单,大明统计的是纳税人口。

一个地方有多少“丁”,反映的通常不是人口的多寡,而是纳税单位的多少。

正因如此,没有纳税能力的妇女、儿童,特别是女童,不会被记入统计数据,所以出现了男女比例极其悬殊的情况。

同理,地方志中屡见不鲜的“半丁”,也就不难理解了,并非出现了神奇的“半人”,而是半个纳税单位。

吴江县,为什么会少了这么多“人”?也和赋税有关。

科举士绅不承担徭役,甚至连田赋都未必会交,自然没必要把他们记入册内。

虽然科举精英只占了人口中的极少数,但他们庇护的农民却有很多,他们同样不纳税。

导致和平百年即使人数不增多,也减少了七成以上。

这要是能全部收税,玩官绅一体纳粮当差,的确能够使收入大大增加,让他有钱建造宝船。

但他不敢,这已经不是作,而是作大死。

即使是到了清朝,手中握刀,不服就砍的年代,实施官绅一体,纳粮当差,也是闹出了大乱子。

比如说当时的直隶总督李绂,是天下文人的领袖,就站在了读书人这一边。

甚至连雍正的三哥允祉也参与到这件事中去,大量官员士子联合起来跟雍正做对抗。

更出现了科考时考生弃考,等等情况。

若非雍正屠刀高举,根本不可能成功。

即使这样,只做了十三年皇帝的雍正,简直被读书人黑成屎,身上的各种黑料谜题也是历代皇帝中最多的。

他要是敢将这盖子掀开,这些官老爷会作何反应?

怕是当即大江南北便是狼烟四起,要另立新天。

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,必须一步步来。

隋炀帝各项措施是好的,不就是扯到蛋,结果把自己都给玩死了,凭白便宜了大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