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九零章 政治正确的奥斯卡(2 / 4)

中国体育人 过关斩将 6368 字 2019-10-16

凭着这一点,这部电影有会有很大的概率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奖项,而里面的角色也是如此,葛丽亚-嘉逊饰演的女主角,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身在后方但是却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,无论是美国还是盟军,都需要这样的形象,所以葛丽亚-嘉逊十有会获得最佳女主角,至于你饰演的角色,则是整部电影中唯一死掉的角色。”

“这跟得奖有关系么?”埃丝特下意识的问。

陈强很认真的点了点头“当然有关系,在这种政治正确的电影当中,演一个死人,是很容易获得加分的。”

陈强深知,想要在奥斯卡上拿大奖,仅仅把电影拍好是远远不够的,最关键的是这部电影要政治正确,未来的好莱坞电影当中,因为政治正确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更是能数出来一大把。

1990 年到2006 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当中,大约有9部是涉及到政治正确因素的。那个时代奥斯卡奖的政治正确因素还不那么严重,像是《阿甘正传》、《雨人》、《勇敢的心》、《泰坦尼克号》、《角斗士》等等,有人物的命运探索这种励志主题,有个人英雄主义主题,有崇尚理想和爱情主题。即便是有的电影充斥着美式英雄主义,但并不缺乏博爱和救赎的精神。

然而从2006年开始,越来越多的“政治正确”出现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。200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《撞车》,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,但如果将里面的黑人演员换成是白人,如果里面没有描述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,这部电影能够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,恐怕还是个未知数。

自从《撞车》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后,导演们发现这种政治正确的电影比较容易得奖,于是那些想要冲击奥斯卡的大导演,纷纷开始拍摄政治正确的电影。

2010年的《拆弹部队》,在美国仅仅获得了660万美金的票房,但是由于这部电影歌颂了驻伊美军的忠诚、有爱和团结,并且在为美国入侵伊拉克寻找合法性,最终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影片。

2011年的《国王的演讲》,这个不用多说,题材上百分之百的政治正确,不给奖都对不起英国女王。

2013年的《逃离德黑兰》,恰好是伊朗核问题闹的最凶的时候,美国开始大规模的制裁伊朗,并且有要干架的趋势。这部电影是在暗示美国制裁伊朗的正义性,同时也是在表达伊朗是邪恶的。政治正确到了这种地步,被捧为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是正常。

到了2014年,政治正确又回归到了美国的种族问题,《为奴十二年》这种黑奴题材的电影,摆明了是在讨好奥斯卡。

201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《聚焦》讲的是猥亵儿童;2017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《月光男孩》是黑人加同性恋的双重政治正确;201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《水形物语》讲的是种族;到了2019年的《绿皮书》又再次回归到了黑人题材。以往那种励志的、英雄的、表现理想的电影已经很难在奥斯卡上拿到大奖,政治正确已经超越了电影对于艺术或者商业的追求。

在1942年,《米尼弗夫人》就是这样一部彻头彻尾的“政治正确”电影,在二战这个特殊的时期,如果奥斯卡评审委员会不将最佳影片颁给《米尼弗夫人》的话,那真的是天理难容了。

至于奥斯卡的个人奖项,一般情况下是所饰演的角色越惨,越容易获奖。

九十年代的时候,人们曾经调侃,如果拿不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,那么你就试着去演一个傻子吧!

这里大概是在调侃《雨人》的达斯丁-霍夫曼以及《阿甘正传》的汤姆-汉克斯。特别是汤姆-汉克斯,那一年有太多优秀的电影,也有过太多演技爆炸的男明星,结果汤姆-汉克斯凭借着两个多小时面摊呆滞的表情,拿下了一个